接纳孩子的害怕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潘惠君
孩子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是一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情绪。孩子恐惧时,爸爸妈妈的积极回应,是给孩子最好的“安慰剂”。
1、积极地倾听,告诉孩子我能理解。
积极的倾听需要家长全身心地投入,不止用耳朵,更是用心去听孩子的诉说,专注地体会孩子感受。 无条件的接纳,你感到恐惧并不丢脸 。
孩子因为想象力比大人更丰富,同时认知能力又有限,所以很多在大人看来并不值得害怕的事物,在孩子的眼里就会成为被放大的“恐惧对象”。
2、正确引导,让孩子描述出来。
皮亚杰的“儿童泛灵论”认为:处在“前运算阶段”(即2~7岁)的儿童,还无法区分什么物体是有生命的,什么物体是没有生命的,而是会把自己的意识和意向推向所有物体,认为所有物体都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有情感的。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带孩子在生活中多观察,让孩子逐渐积累生活经验、明白一些科学常识。
当孩子产生恐惧心理,要及时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平时多鼓励孩子、赞赏孩子勇敢的表现,可以鼓励孩子画出自己让自己不安的东西,或者鼓励他们描述出来,越具体越好。有时孩子会发现原来自己害怕的东西也不过如此啊。
面对孩子的害怕或恐惧,我们要做的就是稳稳地站在孩子身后,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给予他们积极、正向的回应,让他们觉得背后有力量、有靠山。
家长能够成为孩子负面情绪的“容器”,孩子才能真正觉得心安,彼此之间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信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近孩子、理解孩子、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共创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每一个大人都曾是孩子,而每一个孩子都会长成大人。面对孩子的害怕,只要家长们能够保持内心的笃定,多给孩子一些积极、正向的回应,他们就会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幸福快乐地长大。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