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学校首页>教学科研>教学随笔>内容详情

创设有效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记金华的双龙洞》磨课感悟

发布时间: 2024-11-28 08:38 发布单位: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浏览量: 784 【公开】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张晨颖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部编教材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所感,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单元又是习作单元,这篇文章是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在教学时,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重点写清楚的,我选择通过品读孔隙的狭小这一部分来让学生体会写法,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第一次试上时,提出的大问题是:默读第5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用“~”画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小组交流感受。本来过孔隙在这篇课文中是个很有趣的部分,但是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明白如何表达,课堂氛围不活跃,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说出要点,更像在做阅读理解,即使出示图片,学生也不能很好地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整个过程更像是教师在给学生灌输知识点。因此第二次试教时,在工作室李银芬导师的指导下,教学这部分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跟着叶圣陶爷爷的文字做一做小游客,一起去游览一下孔隙,提出大问题:默读第5自然段,划出表示孔隙狭小的语句,在旁边写写你的游览感受,再和你的同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化身小记者,采访学生的游览感受,让学生随机说一说,踊跃举手的人变多了,大家都有各自的感受。再提问,你是怎么过的孔隙?学生回答用船拉的方式,出示平时的行船方式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用船拉的特别。接着追问,这是一艘怎样的船?去掉两个小,对比朗读,体会作者用小船的小来写孔隙的狭小。卧船的姿势学生不能一下子说出身体部位紧贴着船底,所以我出示过孔隙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再一起跟着老师指令也坐一坐小船,学生在做动作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通过卧船姿势来写孔隙的小,同学们学得很起劲,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体验了卧船姿势后,采访同学们的感受,顺势引到叶圣陶爷爷的感受,明白作者通过写自己真实感受来写孔隙的狭小。最后进行总结,学生能够清晰的发现是从小船的小、行船方式、卧船姿势这些直观描写和真实感受来把重点写清楚的。最后体悟写法,迁移运用,学生继续做小游客,教师出示第一视角过吊桥的惊险视频,指导学生仿写,有了之前的方法习得,学生能从人物感受、见闻和事物特点把重点景物写清楚。

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总是怕学生不会讲,想要引导他们去说出我想要的答案,这样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但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游客的身份进入文段采访的形式分析文段体悟写法,课堂氛围活跃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领悟写作的方法,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