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蒋雪岚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具体表现如下:
(一)聚焦诵读基点,品味文言之韵
张必锟先生认为,学文言文非诵读不可。诵读与理解两者相辅相成,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能有效促进其在诵读时准确把握停顿。在本课教学中,我把读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读准字音。我给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让学生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第二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停顿。文言文语言规则独特,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把握节奏、读出韵味。为此,我先让学生逐句深入理解文本,遇到难以理解的字词时,我会提醒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如参考注释、联系已学知识、观察插图等,来辅助理解。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诵读的停顿与节奏,使诵读更加流畅且富有韵味。
(二)放飞想象翅膀,领略神话之奇
为了深入贯彻本单元所聚焦的三大语文核心要素,我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从多个维度出发,为故事情节增添丰富性与深度。在课堂实践中,我扮演了“条理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沿着“起因、经过、结果”的逻辑脉络,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同时,我启发学生成为“想象串珠者”,将一颗颗充满创意的想象之珠巧妙串联,构建起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讲清楚”,即首先要清晰明了地阐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是“讲生动”,意味着能够展开神奇的想象,把故事讲生动了。三是“讲精彩”,要求学生在表达时条理清晰、态度大方,并适时地辅以动作,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这样的指导方式,不仅使学生在讲述故事时更加条理分明,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三)搭建学习支架,助力思维提升
“支架式”教学方式要点是: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从学生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通过教学支架将学生的智力水平引到“最近发展区”,最终将学生导入一个更高的水平。在引导学生思考之际,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精卫这一只小小的鸟,它要从西山衔着木石,去填东海,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它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此时,我邀请同学们分组展开讨论,鼓励大家运用以下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________时,精卫想_________
________,于是她__________________。
“支架式”教学在这个环节中强调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各自学习小组相互进行互动、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学习思路。学生在彼此的启发下由最初的相对模糊逐渐变得清晰,达成一致意见。从而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较全面和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四)精雕评价语言,立足学生之本
这是一堂“语文课”,更是一个“生命场”。执教《精卫填海》时,我所做的不仅是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递给学生一个话筒,让出一方舞台,让他们充分表达、尽情展示。在“初读,了解故事内容”“品读,感悟人物形象”“再读,讲好故事”三位一体、环环相扣的主线牵引下,学生能感受神话的神奇世界,揭开文言文的神秘面纱,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并将其传承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支架,更在丰富多彩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融入了大量妙趣横生的评价,这些激励性点评,一次又一次地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坚定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不足之处:
在本次活动中,由于时间安排相对紧凑且筹备周期较短,我在准备上略显仓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第一次在市级公开课上亮相,难免会感到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表达,使得我的言辞缺乏足够的从容与老练。特别是在讲解“衔”这一关键字时,我竟然疏忽了将其书写在黑板上,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遗憾,也提醒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细节,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掌控力与应变能力。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