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学校首页>教学科研>教学随笔>内容详情

有效互动,让数学课堂流淌生命的灵动

发布时间: 2021-11-25 08:19 发布单位: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浏览量: 2730 【公开】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汪凌霞  

陶行知先生说:“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学生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尤为宝贵。要让数学教学变成活的教育,要让数学课堂流淌生命的灵动,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钥匙,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互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关乎学生的思维发展,关乎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笔者就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实现有效互动,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思考。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

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的基础。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生生之间团结互助。面对学生发言全班师生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鼓励,真诚地进行沟通,以轻松的心态参与讨论、探究。这样自然轻松地把学生从一个单向传授、静态预设的课堂带入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新课堂。

1、师生角色转变,引导真心互动

俗话“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孩子喜欢老师、亲近老师,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孩子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进行课堂互动。教师必须不再处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中心位置,也不再是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教师应以亲切的态度、平等的人格和富有情意的语言,激励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学习。同时,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与学生结为学习共同体

更关键的是,生生之间也必须是平等的,教师既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互动对话”的“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沦为“互动对话”的“奴隶”。要实现生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要学会调控自己,清除自己的依赖心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在这个学习共同体内,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和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心实意、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2、关注学习过程,激发深层互动

“有效互动”是动态生成的互动,我们所期望和追求的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叶澜语),而非教师按照预设“走教案”,教师必须根据变化的课堂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没有学生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有效互动的。

教师必须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有效互动的生长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层次的互动。比如在四年级《用坐标表示位置》中,在巩固练习环节时,教师可以以班级座位为习题背景,请学生写好自己的座位坐标。请学生上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并提出相应问题,同一排和同一列的坐标有什么关系?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相同排的第一个坐标数字是相同的,相同列的第二个数字是相同的。在游戏环节通过学生随机的抽取坐标,说出相应的座位上的人。在这个学习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在愉悦轻松、贴近生活的氛围中,鼓励班级内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互动,展示同学之间合作的成果,甚至在相互比拼的多种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是参与面广、深层次的有效互动。

、精雕引发思考的问题,让师生互动水到渠成

课堂提问是课堂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反馈所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果,从而大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1、提问要有目的,让思维有迹可循。

参与性学习课堂中的提问包括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阐述与解说,学生可以根据情况提出相应的疑问或者问题,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表现为多层次追问,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让学生的思维能找到较为明显的线索。

比如笔者在教学《圆柱体积》时,先让学生回忆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是如何把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的?引发思考: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分组实验操作,通过把圆柱切拼,拼成近似长方体。再次提问“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在引导学生时,教师的提问:“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是参透并启发学生运用数学学习上一种重要的“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思维的迁移。而后面的追问,则直接指向最终得出圆柱体积公式的目的,把学生的思维引至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2、提问要有跟进,让思维发散拓展。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及丰富创造力,使他们在课堂中呈现出超乎想象的活力。课堂的发展因为学生体现出了多种的可能性,教学过程始终充满悬念,因而可能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亮点。这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敏锐地捕捉亮点,通过不断的追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实现共享、共识、共进,从而使思维发散拓展,让互动更加有效。

这是一位教师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的片段:

……

1:“我觉得加法交换律等号左边(a+b)+c只要写成a+b+c就可以了,本来就先算a+b根本不用加括号。”

一席话引起了全班的议论:“对呀,反正先算a+b,括号不用也可以。

师:“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那你们觉得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1:“a+b+c=a+(b+c)”

2:“我觉得加法中谁和谁先加都可以,所以a+b+c=a+(b+c)=b+(a+c)

师:“这样一来,算式中还运用了什么定律?”

“加法交换律!”同学异口同声。

师:“对!又有交换又有结合,看来不能叫结合律了?”你们给他起个名字吧!

3:“叫加法任意运算定律吧!”

师:“任意运算定律,那你们也用文字表述一下吧。”

4:“三个数相加,把其中任意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和不变。”

5:“我觉得不止三个数,更多也可以,几个数相加,先把几个数相加,再和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6:“不好不好,不够准确”。

7:“可以这样说:几个数相加,先把其中一些数相加,再和剩下的数相加,和不变。”

师:“真了不起!这就是加法的任意运算定律,是你们自己发现总结的,就叫四(2)定律吧。”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生1提出了一个看法,教师抓住它作为教学资源,让它成为学生思维新的生长点,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又通过不断跟进式的提问,积极把这种思维引向深化。在这次教案预设之外的师生互动中,教师不断提问、点拨、引导,学生则在一连串的发问中,大胆联想,互相启发补充,最后把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和已有的经验进行了有机的融合,生成了“加法的任意运算定律”,这不正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吗?

选择形式多样的方式,让生生互动有效进行。

1、操作探究补充。

  在主动参与的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提供充分的合作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操作验证、不断思考,在探索和推理中获取真知。

在《圆的面积》中,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商讨把圆如何转化成哪些已经学过的图片来算面积,(化圆为方、数格子、无线分割化曲为直)等方法,在小组里分析、操作、对比并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层层递进探究出圆形面积的转化思路,而后在决定把圆几等分的环节中,让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情况(4、8、16、32等分)进行组内共同商讨,并在全班面前展示将各种等分后排一排,通过对比观察后得出当无限等分之后就会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到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式。虽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在合作探索,而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研读教学素材,与同伴共同探究、求同存异、互相补充的互动过程。教师让学生体验了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找联系、定方法,这是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

2、辩证质疑见火花。

这是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认识”时的碰到的一个课堂情境: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当学生做到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六个苹果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时,我发现有好多学生写成六分之二,当与学生交流时,我没有马上指出学生是错误的,而以此为契机,抛出前导词:“大家说法到底谁对说错呢,老师不想当裁判,请大家一起来辩一辩,都说说自己的理由。”我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辩论为什么表示成三分之一,或为什么表示成六分之二,通过辩论交流,学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在这个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学生的语言虽然稚嫩,但是却有真正的思维过程显现其中,在互相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随时准备发表自己的意见。生生之间既有言语互动,也非语言的互动;既有显性互动,又有隐性互动。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自动的形成了彼此之间良性的交互作用,这就是生生互动真正的价值所在。

四、完善积极多维的评价,将有效互动引向深处。

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不断获得内驱力而不断发展的。课堂评价,既是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也对课堂中的有效互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课堂互动更趋完善,将有效互动引向深处。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通过积极正向的多角度的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互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彩,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赞扬。

  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巧妙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对学生独特的见解,或者对在探究活动中不同的声音给予热情的鼓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语言激励每一个学生。

在《认识分数》一课中,教师要学生动手画图表示图形的一半,并请学生到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出这些图形的一半的,并概括出一半的共同特征:平均分——分两份——取一份的特点时,通过不同层次的启发以及其他同学作品的异同点得出结论。当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比较,在纠错的同时,请学生做小老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对别人的作品质疑,从而自己归纳出共同特征。虽然在评价过程中会存在质疑,但是质疑也是一种积极改正行为和自我反思的提升。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美国教育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阐述:“教学的重要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彰显学生在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手,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灵性,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课堂互动中来,数学课堂才能时时处处流淌着生命的灵动!

参考文献:

1.《课堂有效互动研究》侯元丽.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2009.5

2.《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问题与策略》梁万军新教育时代2015.6

3.《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杨敬学《小学数学教师》2017.10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