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学校首页>教学科研>教学随笔>内容详情

优化教学细节,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发布时间: 2022-05-27 09:36 发布单位: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浏览量: 2510 【公开】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张胜红

:细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从教学细节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发觉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形成对信息技术的认同感,从而发展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来说,更是如此。信息技术课堂是由多个教学环节组成,而每个环节都需要有许多相关的细节支持。笔者在上课,听课和评课环节中发现,在很多小学信息技术研讨课中,教师对细节的关注不够,无法在教学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魔力。其实,如果教师能从小处着眼,和学生一道回顾课堂中的细节,也许“半亩方塘”里也能看到信息技术运用的“天光云影”。现陈述若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细节问题,仅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探讨,旨在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凡事预则立”,课前做到胸有成竹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堂是有计划、有目的活动的集合体,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充分准备,超前预设,目标明确,做到有备无患,并在头脑中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想,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生成性的和充分的对话,从而让学生关注细节,品位细节,感知细节。为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1.硬件方面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技术课对硬件的要求较高,教师上课前除了备学生、备教材内容等,还需要准备必要的信息教育环境,也就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空间载体,主要指网络教室、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特征决定了人机对话必须是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如果没有规范的网络教室的话,则很多信息交流和传输活动无法展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一节“WPS文字”的教学研讨课中,笔者观察到如下情节:一是线缆遍地走。其实,网络教室的线路最好置于静电板下面,为师生活动提供一个方便自由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于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教室多媒体讲台柜后盖未安装,侧目即可发现网线、电线和音视频线等,好似“蜘蛛网”。如此场景,学生的注意力会因此而无法集中,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课堂中时不时因碰到电线而断电,师生在“先看地,再走路”的模式下很难聚焦于课堂中的某个重点细节;二是板书设计不科学。其实,信息技术课堂不是不需要板书设计,而是要视教学内容而定。新课程理论提倡的“以学定教”理念也正是如此,教师要把教学重难点用精准的语言描述并呈现在黑板上,做到小而精,让学生一目了然,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考和总结,但如果设计的不规范,则往往给学生凭添不必要的记忆负担。

2.软件方面

  软件是信息技术的心脏和动脉,信息技术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的雏形,形成软件运用和开发的初步意识。教师应在课堂前对软件进行调适,做到有备无患,特别注意一些运用型软件的细节,切勿让学生在运用软件时扫兴而归。笔者在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尽管设计完美,但对软件的适应性没有进行现场调适,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课堂“问题”。例如,教学软件的缺失问题。在《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分册第18课)一课中,有位教师预设了“插入形状”等教学内容,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却突然发现网络教室的计算机中WPS演示软件竟然无法提供教学所需要的自选图形(可能是因为安装版本问题),因而教师一时也无办法,只能临时换一个自选图形插入,和教学内容不贴切,教师课堂出现“短路”现象。无独有偶,另一位教师的教学设想很有创意,设计了网络投票活动,目的是了解学生家用电脑配备情况,并以此为数据来组织教学“插入表格”。但学生按下发的投票网址来操作时,始终无法登陆,原来相关软件需要有账号密码登录,申请账号还需要用到手机号码。而教师在上课前也未考虑到学情,提前利用学生身份登录尝试,造成了教学愿景和课堂上实际的教学效果之间的落差。

  二、优化设计,让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

信息技术具有很多动态功能性特征,而小学生好动,机灵,反应快,其认知特点和信息技术运用本身具有很大的契合度。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小宇宙,让整个信息技术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

  1.以趣激学。信息技术本身的操作指令是枯燥的,但其带来的感官刺激是灵动的。教师要把学生对上网、打游戏等趣点转移到正常教学内容的趣味上,让学生体会出信息技术对学习和成长的促进作用,从而让小学生因为兴趣而学。例如,在教学《插入表格》(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分册第7课)内容时,某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确掌握行和列的概念,用了大量的时间去讲授并让学生记忆背诵,但学生在数学统计中已有相关行列概念,对记忆行和列的概念兴趣不大。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刻意拔高要求,让学生从文字描述中精确掌握概念,则显得既无必要,也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教师要学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把信息技术的多变演绎成五颜六色的万花筒,从而让学生自觉、高效的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探究中去。

  2.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来陪伴。然而,有些习惯需从头就要养成,如打字的习惯。笔者发现,很多小学生打字时都有“一指禅”习惯,速度慢,且心意和字形不连贯,不匹配。当然,这一方面与信息技术课时少,训练不足不无关系,但同时也与教师的指导有关。教师要跳出教材看教材,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打字,而且要让学生善于打字,快速打字。如,教师可利用“金山打字通”等打字软件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打字。这样,学生会自觉提升打字速度,做到心意和打的字即时配对。同时,教师也可在“WPS文字”和“WPS演示”的教学中,将打字习惯和打字诀窍融入其中,让学生融打字、操作运用和思考为一体,从而完成一个复杂的连贯性动作。当然,教师也可利用课前三分钟或课堂任务完成后的多余时间等“边角料”时间,让学生练习打字,形成良好的打字习惯,为以后的软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评价,让孩子品味到课堂获得感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重要的教学细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金钥匙。对小学信息技术课而言,教师要开展多元化评价,如对学生的探究行为,学习成果,学习方式和投入度等进行科学化评价,让学生借助评价实现发展,并体会、品尝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获得感。然而,反观当下,依然有部分教师评价方式较为落后和传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1.减少越俎代庖式评价

评价的最大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给学生的学习结果下定论。对于信息技术来说,评价更应关注过程,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借力评价,实现自我价值,寻找自我学习的潜能,从而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潜势。为此,以评价促发展应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观。教师要让学生间互评和自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评学习过程的细节,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然而。很多教师喜欢将评价“包办到底”,这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评价标准可以在活动前提出,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后展开。”其目的是发挥评价的促学功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融美育于评价过程中

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信息,更是让人感受美、看到美、享受美的技术,《信息技术》脱胎于以前的《计算机》,这个转变说明,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值得让人们去开发和挖掘,如其图文并茂功能、动画功能及人机对话功能等等,都需要学生以积极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发现技术的美,生活的美,并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爱美、懂美、唯美的有信息素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