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学校首页>德育天地>家庭教育>内容详情

美美与共: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同事

发布时间: 2021-05-15 13:22 发布单位: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浏览量: 3368 【公开】

美美与共: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同事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吴萍

【摘要】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在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指导家庭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直接影响教育合力的形成,密切关系家校合作的成果。因而班主任只有在班级管理中寻求家校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切实为彼此的沟通交流搭建桥梁,努力构建家校共同体,才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关键词】教育共同体;家校合作;公约数

 

近日,一份出自班主任之手的辞职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热议,信中字字锥心,句句泣血,道出了当前家校合作共育之路上的诸多难解之题。当前随着时代的推进,我们的家校合作的确变了味道,少了几许和谐。家长们不满现状,纷纷抗议什么事情都落到自己身上;班主任叫苦不迭,连连慨叹什么事情都难逃家长插手。为什么本该是强强联手,互利共赢的双方陷入如此尴尬的窘境?究其原因,笔者以为还是双方未能准确把握和理解“合作”的真正要义。纵观当前的教育形势,仍然是以学校中心制为主流模式,班主任在学生的教育过程存在“一手抓”的现象。班主任会对家庭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求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然而却忽视了家校双方的平等地位,漠视了家庭教育的真实需求。而且班主任“一言堂”的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难以对家庭教育产生切实的引导,进而无法形成家校共育的向心力。

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寻求共同目标,达成积极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家校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实现家校合作的切实途径。所谓“最大公约数”原为单纯的数学概念,意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基于学科的融合理念,将其概念外延扩大,引入到家校合作的范畴中,也就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寻求不谋而合的最大公共区,求同存异,美美与共,从建立目标、沟通信任、情感融合三个角度入手,加强家校合作的共育、共信、共情,最终构建紧密的家校共同体,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同事,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一、共育——建立目标愿景公约数

学生是联系家长和学校的中介,搭建了双方沟通的桥梁。“一切为了学生” 既是针对学生个体的客体依据,也是家校合作确立的根本依据,更是 “黏合”班主任和家长的一个公约数。如果家校双方的教育理念过于悬殊,就会产生极大的摩擦,对孩子的成长也将造成不利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达成共同的育人目标势在必行。

为了达成共同的育人目标,家校双方应该求同存异。首先,双方应当了解各自的育人目标。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的教育期许,班主任可以在新班级组建之初通过下发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每位家长的真实想法。在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归类之后,再将其与学校以及班级的育人目标进行交叉对比,着力寻找共同点,用心记录差异处。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班级育人计划的略微调整,在此基础上召开家长沙龙。主持家长沙龙的目的一是向家长传递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办学理念,并根据家长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深入的阐述与直观的呈现;二是向家长展现家校共同的教育期许,适时引发关于差异处的交流探讨,在自由轻松的聊天氛围中展开育人目标的讨论,以集体的智慧凝聚共识,从而实现绝大多数家庭与学校之间育人目标的和谐统一,建立目标愿景公约数。

共育目标的确立,是实现家校合作的基础,更是推进家校合作的有力保障。然而,共育目标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只有围绕“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主线,在沟通中契合,在协作中发展,家校合作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共信——达成沟通信任公约数

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家校之间开展合作也需要双方的真诚沟通,达成沟通信任公约数。首先,班主任应当坚信家长是爱孩子、支持教育的,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基本家庭信息。其次,班主任要以最大的诚意与努力争取学生家长的信任,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平等相待。作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两大教育力量,学校和家庭之间并不是从属关系。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摒弃陈旧的观念,创造平等的地位环境,以有效的双边交流作为班主任工作新的生长点。学会尊重家长的教育理念,积极倾听家长的情感诉求,以商量、征询的口吻,主动协调,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少一些要求,多一份建议;少一些灌输,多一份协商;少一些越位,多一份理解,做到平等以待。二是沟通以诚。家校之间产生矛盾通常是由于缺少沟通或是沟通不畅导致的。由于学校是较为封闭的教育场所,家长往往难以避免“失控”的焦虑感。如果面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学校不能及时予以回应,反馈真实的情况,那么就会让家校合作产生信任危机,更严重的还会进一步引发冲突,陷入僵局。只有沟通以诚,才能让家校的信任机制更加稳固。三是处事以真。处事以真,既是师德的要求,更是建立家校共信关系的保证。班主任应勇敢地直面问题,进行真诚地道歉,并及时进行止损、解决,事后就问题进一步反思,从而提高应对问题的应变能力。

共信关系的建立,是家校合作的后盾,是实现家校合作的立足点。达成沟通信任公约数,有助于家校合作情感基础的构建,有助于家校关系的稳步发展,有助于在家校和谐共进中推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共情——强化情感融合公约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与学校的联系途径已经变得非常广泛,电话、微信、QQ群、视频等多种方式,都可以达到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可是当前多样的通讯手段并未得到有效地利用,没能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渠道。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压缩了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然而彼此需要沟通表达的欲望却不减反增。为了保障交流的渠道畅通无阻,班主任不妨设置留言空间为可控的开放空间,让家长有一吐为快的渠道,同时确立“家长开放日”“教育主题讨论会”等定期开展的活动,便于在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所需、所感,及时做出回应、调整。

前面提到的各种媒介不仅可以用于与家长沟通,更能将学生在校园里的点滴图片、信息加以上传,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校园里的“不一样”。如果此时班主任能做一个有心人,将美好的瞬间利用影像定格、文字记录,与我们每一位家长分享,那么便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家校的情感融合公约数,真正形成了家校共同体。通过这些日常的温馨互动,班主任与家长加深了情感羁绊,更有爱了;学校与家庭团结成了共同体,更和谐了。家校联盟因而更加富有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教育进步的必然趋势,也已经成为管理班集体的有效策略。因此,只有家校通力协作,共同寻求家校合作的“最大公约数”,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作为班主任,只有学会充分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共筑家校合作共同体,学会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同事,才能实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真正具有生活活力的基石”。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3).

[3]徐建化.从家校合作的视角关注学校改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0(2).

[4]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1(3).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