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学校首页>教学科研>教学随笔>内容详情

贴近生活,指向思维 ——探究性学习中的情境设计

发布时间: 2021-11-25 17:54 发布单位: 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浏览量: 4138 【公开】

贴近生活,指向思维

       ——探究性学习中的情境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标准》同时又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要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具备学习数学信心与动力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对于接受性学习,教师必须建立一种基于探究性学习的学生自主学习观。探究性学习正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对学生来说,探究的兴趣与过程是第一位的,获得探究结果是第二位的。对于教师来说,鼓励学生探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的成果,而且在于通过自主地提出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法,打破既定的思维定式。要让学生在实验、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教师要唤醒学生解决问题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去尝试、猜测、实验、类比、推理、去合作交流,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必需知识,并解决问题。

创造一个让学生有探究欲望的情境的实践过程中,笔者逐渐总结情境创设的一些方式与问题,试作探讨。

一、在探究性学习中设置情景的方式

在具体的课堂上,经常用的设置情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利用教材进行改编

课程要求教师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应只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要把教材中的例题、公式、定理、习题等知识进行加工改造,编成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第十册中,约数和倍数的引入是这样的:观察下面三组除法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有什么特点?这三组算式是分类呈现的,在操作中,教师将9个算式打乱呈现,分成2个层次让学生进行归类,学生多能先分出除尽与除不尽2类,在除尽的算式中,再可以分成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两类。由此,学生在自己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了。

2   利用生活将数学问题情境化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八册“小数加减法”时,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让学生自带喜欢的玩具、书籍等,开一个小超市,设计了一个“帮朋友选礼物”的活动。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想为儿子选两件礼物,大家能帮我推荐吗?”我有意识选两件小数位数不同的礼物,又接着提问:“由此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甲比乙多多少钱?”“买甲和乙一共花多少钱?”“如果你带100元,还剩多少钱?”于是我又趁势说“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吗?”同学们立即动手计算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讨论,每组同学都得到了计算的方法,充满自信地要向全班汇报、展示。之后,我又把活动进一步推向高潮,“你想为好朋友选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吗?请大家任选几件礼物,解决其中遇到的问题。”实际上,解决“帮朋友选礼物”这一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过程。

这样的设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利用新旧知识在使用过程中的冲突

学生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会强烈意识到旧的方法太繁、太费时,或已不适合新问题的解决,会产生发现新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渴望。利用学生的新旧知识、新旧观念之间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探究的欲望。如“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片断:

师: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生1:数格子。         生2:摆小正方形。

师:要知道操场面积用这些方法怎么样?

生:操场太大,无法用。

师:要知道池塘水面面积用这个方法怎样?

生:水面无法摆。

师:那该怎么办?

……

在这个情境中,引出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唤起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知识合理性和愿望,激发了他们探究长方形面积的积极性。又如在“小数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通过在整数末尾添上0、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同样可以引发学生对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引起大小变化,同样可以引发学生对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引起变化的研究。

4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统计》时,老师播放了一段车辆通过一座大桥的录像,要求学生统计出2分钟内通过大桥的货车、客车、小轿车、摩托车的各车辆数。放第一遍时学生手忙脚乱,统计很困难。这时有一位学生老师提出能否将录像放慢一点,老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将录像慢放了一遍,学生还是难以统计。这时一个学生提出:“老师能否让我们4个人一起数?”

“4个人怎么数?”“我数小轿车,孙赛数货车,刘阳数客车,任琪数摩托车”,按照这种小组合作的方法,同学们轻松、快乐地统计出2分钟内通过大桥的各种车的辆数。

在这里,学生们在遇到能解决,但是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不由得想到这样的思路:合作。合作是21世纪人的重要素责之一。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了闰年的规律,而且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样的情境下的合作,是学生自然要求的,是有需求之后的合作。

5、因地制宜,巧用机智

快要上课了,老师叫科代表发数学、语文练习册。一名同学从前往后发数学练习册,另一名同学从后往前发语文练习册。练习册没有发完上课铃就响了。老师叫两名科代表回座位,剩下的练习册一会儿老师发。老师说:“根据课间两名同学发练习册这件事,我给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请同学们按照要求举手。谁桌上有数学练习册)”这时有39人举手。老师又问:“谁桌上有语文练习册)”这时有53人举手。老师又问:“谁桌上语文、数学练习册都没有)”没人举手。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全班有65人和两次举手人数,算出数学、语文练习册都发了的有多少人)这样让学生感到书中的应用题也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产生乐于接受数学信息的心理倾向。

实际上,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生活的很大部分,在这个过程里,很多因素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中设置情境的工具和源泉。切近学生的实际,抓住他们的情趣点,能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二、设置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1、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在设计情境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样的情境有没有必要。课堂上的一些情境在学生看似信手拈来,实是苦心经营,老师在课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实际中发现不少教师对这个环节不够重视,课前没有认真准备,缺乏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显得很随意,而没有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是否是正面有效的。例如:

正比例的意义

老师拿出一辆新的四驱车,问:“喜欢吗?猜猜它多少钱?”

学生:“6元。”

师“少了。”

学生:“12元。”

师“多了。”

学生:“8元。”

师“对了,老师把它奖给你了。”……

得到车的学生激动得一节课没有听,其他的学生则不时地朝他看。

2、问题情境应该真实地贴近生活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从具体的逐步发展到抽象。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要求他们做的事情是什么,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理解和思维。

例如:学校组织34名同学参观博物馆,每张门票25元,带900元钱够吗?16个同学去公园划船,规定每条船最多坐3人,需租几条船?你打算怎样安排?儿童对这些与自己的生活直接相关的真实问题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还能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体会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当然,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来说,故事、游戏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通过一些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以童话故事或模拟生活情境的形式来呈现问题,儿童也很感兴趣,这样的问题情境对儿童来说也是真实的。

 

探究性的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要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一个有效的,能让学生投入的情境,对推动学生的参与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